来源:高中生作文素材
一、考情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
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高考作文要求我们——
要具有思辨性,能对一些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地思考、辩证地分析
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说——
高考作文应该拥有更多的思辨性,而不是堆砌名人名言、用典,尤其是一些作文“文艺腔”偏重,也得适当纠偏。
二、能让作文变得深刻的思辨法主要有20种:
1.过程与结果 2.整体与部分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与偶然
5.内容与形式 6.现象与本质
7.对立与统一 8.共性与个性
9.内因与外因 10.量变与质变
11.主要与次要 12.个体与集体
13.实践与认识 14.主观与客观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6.真理与谬误 17.否定与肯定
1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0.社会环境与个人成长
三、案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领导人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例文,解析行文思路结构,并说说每一部分的注意点。
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
引:
1.美国爱默生说过:“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软弱。”这话颇有道理。不过,我更喜欢领导人在《体育之研究》里的观点:“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领袖告诫我们: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
(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观点。)
引述材料,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一般说来,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做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2.所谓弱者,即弱小者。一点刚刚冒起的新芽,一只刚刚孵化出的鸡雏,一个经济颓败国防力量落后的国家……都是弱者。但最可怜的弱者当是精神上的弱者。
3.所谓强者,即强大者。一个蓊蓊郁郁的参天大树,一头强健有力的壮年雄狮,一个经济繁荣国防科技高度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强者。但真正的强者绝不止步于此。
4.暂时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历史,基因和先天因素。但强弱绝不是一个永久的状态。
(分:分别举例阐释弱和强的内涵、成因)
【认识论段落写作】
在认识论写作过程当中,你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简述你的【主论点】被认知的现状
【核心方法:认识论流程图】
写该论述性语言的时候,应遵循这样的流程
该问题本质——该问题如何表现——该问题的流变与扩大化——该问题的意义或影响。
“小确丧”是微小而确定的负能量,【本质】它表达于因生活小事无端的沮丧,扩大为一种群体情绪。飞快的生活节奏和逼仄的生活空间,对于心态调节能力欠缺的人群,确实会偶感安全感与幸福感的丧失。【表现】如不加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甚至会构成一代人的时代情绪【流变与扩大化】,危及我们对于生活的基本信心【意义或影响】
5.弱者,往往是一个生命、事物的初始状态,是强者的前奏。经由主观的努力锻炼、增益其所不能,弱者就会变成强者。强者,往往是一个生命、事物的巅峰,是弱者的后续发展状态,经由时间的洗礼,如果主观欠努力,甚至滥用其强,那也会再次沦为
弱者。不管强者,还是弱者,都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同样的生命、事物,相对于此前的弱小,算得上强大,但相对于其他更强大的生命或者事物,就未必强大了。所以,“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合:将弱和强两者关联起来,结合材料内容,议论述两者的相对关系。)
6.一个生来弱小的人可以通过勤奋锻炼,使目明耳聪,身强力壮。一个弱小的国家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奋发图强实现繁荣昌盛。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是何等积贫积弱,还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通过几代人的刻苦钻研科技,大力发展经济,才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让当今中华豪迈地屹立世界之林?但中国绝不会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滥用其强,充当国际警察,恃强凌弱。历史上看起来强大的纳粹德国,正因为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恃武力强大,妄自发动世界大战,激起了全人类的同仇敌忾,才终致其身死国灭。
(联:关联个人,国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举例印证强弱相互转化的观点。)
7.当今中国,日新月异。作为青年一代,应发扬老一辈艰苦创
业、追求卓越的光荣传统,居安思危,不断寻求经济和科技的创新突破,使中华民族持续高位走强。同时,我们应坚持正义,将现代化的国防科技力量作为后盾,以强大的道德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怎么办:结合时代要求,对青年一代提出建议号召,并强调道德力量的强大)
社会思维
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
不为世之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跳出小“我”,审视大“我”;
•关注新时代,放眼大社会;
•综观大变革,聚焦大发展;
•走出小圈子,胸怀大格局。
——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
8.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不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铭记在心。
(结:再次点题,强化中心论点。)
对论证作总结,解决问题,总结全文。结,要照应材料,与文题或开头呼应;要深化论点,或发出号召,或提出办法,把论证推向高潮。
特殊的读者
头脑里假想一个对手:论敌意识
换位思考
“论敌” 会怎么攻击我的立场,我的论述的漏洞
在和假想“论敌”的碰撞交锋辩驳中推进论述
“有人说,也许有人会认为,反过来想想”
在和假想“论敌”的碰撞交
锋辩驳中推进论述
体育很重要。
1.体育予人强健的体魄。
2.体育不仅仅给你发达的四肢,更磨炼你坚韧的意志。
3.其实,体育哪里仅仅是激活个体的生命状态,更是提升
民族的血气活性的良方。
“七字六步”结构示例
守强常思危,处弱需奋发
引: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观点。
分:分别举例阐释弱和强的内涵、成因。
合:将弱和强两者关联起来,结合材料内容,议论述两者的相对关系、转化关系等。
联:关联个人,国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举例印证强弱相互转化的观点。
怎么(办):结合时代要求,对青年一代提出建议号召,并强调道德力量的强大。
结:再次点题,强化中心论点。
思辨性作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引、 分、 合、 联、 怎 么、 结
引(略)—分(稍详)—合(详)—联(详)—怎么(详)—结(略)
(思辨性作文,重点看写作者的思辨能力,所以要把最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思辨段详细论述)
四、课堂训练
有人说,仰视会自卑,俯视会自得,平视才是最好的姿态。也有人认为不尽然。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解析:
材料第一句话列举了“有人”对三种视角的认识。第二句说“有人认为不尽然”。那么这个“不尽然”的对象是什么?是指“仰视”、“俯视”、“平视”三者之一“不见然”?还是说三者都不尽然?
显然,后面的“有人”是和前面的“有人”是相对关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有人”认为:仰视未必会自卑,俯视未必会自得,平视未必是最好的姿态。
也就是说写作者确立立意时,不管选择前面“有人”的看法,还是选择后面的“有人”的看法,都必须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立意,进行思辨论述。只选择其中两个或一个,把余下的抛弃掉,是不准确的。
可以有所侧重。即便如此,还是得阐明三者的关系。
俯仰皆有时,平视终可期
有人认为,看待人或事物的时候,仰视会让自己自卑,俯视会让自己自得,平视才是最好的姿态。
这话并不全对。仰视、俯视,平视,运用哪种视觉角度,要看具体环境和具体对象。恰当的就是最好的。
——引:引出材料主题词,引出文章的观点。
注意点:尽量简洁明快。
仰视,是指仰面向上看。常用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仰和向往之情。《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
心向往之”。自然的伟力,圣人的伟大,一棵岩缝间的小树,一个平凡人物的崇高形象,都值得我们去仰视。通过仰视,我们才能自省渺小平庸,才能尊重自然生命,才能将圣人伟人、一切品德高尚的人作为榜样。
俯视,和“仰视”相反,需要从高处向下看。俯视者才华、学识、能力等方面必须处于高位。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就是一种才气冲天、凌云壮志的俯视姿态。不过,除了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战略心态,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并非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姿态。
而平视,是两眼平直向前看。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姿态。不管对方多么强大,但在人格上绝不卑躬屈膝、妄自菲薄,也不管对方多么弱小,但在心理上绝不睥睨对方、妄自尊大。
——分:即将几个主题词分别阐述其内涵、成因、客观性、合理性、局限性等等。
注意点:每一个概念的解读不必平均用力。如果立意需要在几个主题词之间有所侧重,不妨在对应主题词上多些笔墨,阐述得充分一些。这一部分虽然不要求特别详细,但需要为下文的综合议论蓄势铺垫。
仰视、俯视和平视三者,按照心理优势排列的话,正确顺序应该是这样的:仰视、平视、俯视。从渺小卑微、到相互平等,到高高在上。正好是一个人或事物从弱小到强大的顺序。因为某些方面逐步强大,才使自己的对应位置逐步升高,也才有逐步强大的心理优越感。所以说要想让对方平视自己,你得逐步让自己变得强大,和对方身处同一水平线上。
不过,对于俯视,并不为高尚的人们所青睐。越有成就、品德越高尚的人,反而显得越谦和越有修养,让人们仰视他们,从
来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总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低得可以和每一个人或物平视。
——合:这是将几个主题词结合起来论述的文字。关键在于阐明几个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写作者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注意点:这一部分的论述重在说理:阐明关系方之间的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对立关系、依存关系等等。可以适当通过名人名言和相关事例进行论证。
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对自然、对那些值得敬仰的人或物持一种仰视姿态。但我们不能永远被别人俯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为了争取一个让别人平视自己的权利。
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亦然。鸦片战争后的清代史,就是一个仰人鼻息的屈辱史。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抵御列强,并排除万难,奋发图强,哪有今天中国在国际上被西方国家正眼平视的权利?但无论我国多么强大,我们绝不像某些西方
国家那样傲慢无礼地俯视别国,甚至霸权欺凌。我们所有的努力,只是让这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们平等友爱、美美与共。
——联、怎么办:联系人物事件、联系周边生活,联系社会现实、联系国际形势等等,再在此基础上适当提出建议和措施。
注意点:尽量结合当前形势,给人以时代感和正能量。
“联”和“怎么办”可以合并成部分,可以分成两部分。
仰视、俯视、平视并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只有学会仰视高尚强大者,在战略心态上俯视困难挑战,才能获得平视和被平视的权利。
——结:回扣作文材料,强化全文观点,给出全文结论。
注意点:简洁有力,紧扣主题词。
课后作业:
根据材料,以“引、分、合、联、怎办、结”结构写一篇思辨性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有些路看起来很远,走下去却很近。
提示:
这则作文材料两句话,并没有在前面加上两个“有人说”,因为两句话所陈述的现象是两种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看法。不管读者怎么看,这两种事实都是真实存在的,不可以主观选择的。所以说立意时两句话的内涵都必须考虑。
思辨关系方应该是这三个:人的主观认识(看起来);“走路”的能力,路的远近。
五、最新模拟作文范例
01
【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强调爱自己
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强调爱别人
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二元,你有怎样的体验(可以写成记叙文)和思考(可以写成议论文)?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把个人放入时代--号召段:青年人怎样做
【要求】1、题目自拟;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
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
本题中要求“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别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懂得爱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又是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考生在审题时,要将两句话打通,进行统一的、辩证的思考。而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可以写爱自己是开始,爱他人、礼敬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等。只要能扣住“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立意进行写作均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对于本文的文体是开放的。“体验”侧重于人生经历,适合写成就事明理的记叙文。“思考”侧重于自己的认识,适合写成议论文。
【立意】
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
2.懂得爱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
3.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
4.爱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
5.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等等。
【素材】
1.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人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很难活得越来越好。爱自己要学会接纳,笑对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选择的东西。爱自己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欣然接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越来越优秀,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即便如残疾作家史铁生、断臂天使雷庆瑶、无臂钢琴师刘伟遭遇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2.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妨补上一句: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浪漫到爱别人。孟子还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他人者,一定能得到他人回敬的爱。“仁者爱人”,仁者又怎么会对自己不仁不爱,只不过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完美,才有力量去爱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爱。(精彩语段)
3.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独善身到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别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精彩语段)
4.李连杰创办壹基金,姚明创办姚基金,濮存昕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对他人的关爱中,他们提升了生命的境界。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他人只有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爱,才能积极回应,当生命的冷雨凄风骤然而至,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自己,也要学会保护他人。(精彩语段)
【学生习作修改升格】
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立意准确,对偶句式)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的确,自爱才能他爱;有爱,人生才能浪漫精彩。可是想要终身浪漫,我们也应如孟子所言“仁者爱人”。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正可谓:始于爱己,终于爱人。(开头通过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爱己,点亮内心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2021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江梦南虽因意外失聪,但她没有放弃,考入清华大学就读医学博士。因为爱自己,所以江梦南不愿自己安于现状,差于别人,而要奋力拼搏,做最优秀的自己。(论述材料时要会中心论点)“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听不见,就把自己看作一个弱者。我相信自己不必别人差,我相信事情还可以做的更好。”一个人的价值向来不是由他人评判,纵使别人的爱和温暖不可或缺,但自爱才是心灵的良药。
然而,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的。我们痛心于居民每个人拿走一块砖导致雷峰塔倒塌,痛心于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民众哄抢柑橘,痛心于“中国式过马路”弃法律于不顾······他们爱己,但只爱自己,不顾及他人的利益与感受。他们“不仁”的行为,必将被人们的唾弃声淹没。热爱自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这个过渡段很好,我从范文1拿来放这很衔接自然)
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分论点句式一致,体现文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推己及人,这便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他人的升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忧国忧民,这便是他以“天下人”为先的爱他人的体现。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文章要有引用)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
始于爱己,终于爱人;爱己爱人,爱满世界。只有将“爱己”与“爱人”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人生的动力。一声枪响,一道飞影,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冲出亚洲。他不断挑战自我,刷新速度,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国家的爱;一片农田,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世界饥饿难题。他日夜奔走在试验田和科研所之间,将对国家、对人民的爱转化为研制水稻的动力。因此,爱己与爱人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终生的浪漫。
青春如明媚的初春,如初升的朝阳,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是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我们要学会爱己,砥砺自我,不负韶华;更要学会爱他人,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实现中国梦。
始于爱己,终于爱人。我们爱自己,因为这是众生浪漫的开始;我们爱他人,因为爱人者仁恒爱之。
【学生习作范文1】
自爱抚慰心灵,爱人延续温情
(史东成)
在王尔德眼中“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而孟子则认为“仁者爱人”。我们青年人只有正确把握“自爱”与“爱人”的关系和界限,才能寻找到自己人生中的价值所在。
自爱,点亮灵魂深处的烛火,让光芒于内心绽放。分论点1一个人的价值向来不是由他人评判。纵使别人的爱和温暖不可或缺,但自爱才是人生的良药。倘若一个人不自爱,你又如何指望他人的爱能温暖他冰冷的内心?诚如周国平所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自爱自始至终都是我们的精神高地,只有先学会爱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原野郁郁葱葱,才能学会如何爱人,令时代充满祝福和热情。
“自爱”确实是“爱人”的基石,但是只有“自爱”的人生无疑是“惨淡的”,没有“爱人”,再纯洁的“自爱”也会成为自私的枷锁。过渡段很恰当、必要
爱人,燃起黑暗中奉献的明灯,令温情在世界传递。分论点2我们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而正是爱——自己对他人的爱,他人对自己的爱,一个个性格相异爱好不同的个人才被连结成了社会中的群体。汪曾祺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爱人,让爱在世界传递,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明代医师李时珍跋山涉水,寻觅良方,只因为他怀有对病人的爱;邓世昌下令撞击侵略者船舰,以身报国,只因他怀有对国家的爱;屠呦呦研制青蒿素,解决疟疾对世界的危害,只因心怀对人类的爱。只有给予世界爱意,世界才会用同等的温情包裹你,让爱的源泉涌流在人间大地。
自爱者方可爱人,爱人后才能更好理解何谓之爱。分论点3无论是“自爱”还是“爱人”,都是相同的爱在不同之处的具体表现,二者如同矛盾双方,集对立统计于一体,只有真正理解了二者的含义,我们才能在“自爱”中凝聚对他人的爱和温情,又从“爱人”中感悟自己灵魂的炽热和深刻。
身为新时代青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已悄然来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在用爱点亮自己的同时,释放出温暖社会的火热,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号召段
自爱激奋灵魂,爱人传递美好。色彩单调的生活原本不值得赞扬,只因爱的存在,它才能光芒万丈。语言很精彩
【范文2】
热爱自我与非我
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体现了爱自己的重要性;孟子则说:“仁者爱人。”可见爱他人同样不容忽视。
热爱自己是每个人不容置疑的必修课。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的首要目的就是爱自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珍惜,而是自暴自弃,生命也就不能称之为生命,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人活着的意义是体验、奋斗、创造与奉献,浑浑噩噩的生活一文不值。而做到爱自己的关键就是认真度过每一天,不浪费自己、糟践自己。活过、写过、爱过的司汤达曾言:“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此言得之。
然而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爱与温情,这未免太过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真爱,厚障壁与隔膜应该被打破或穿透。单方向的爱无法在一个没有爱的传递的社会中长久存留,只有利益与猜疑的社会同样也无法长久延续。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必须的,每个人同时接受爱与传递爱,同时热爱自我与非我,才能稳定地生活与发展。
非我不仅仅是他人,还包括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人类。关心自己与身边的人只是小爱,热爱社会群体方成大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艰苦付出汗水,奋斗五六十年,在“飞鸟无栖树”的漠漠瀚海造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正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热爱,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
只有同时倾心于自我与非我,将此二者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动力。日本冰滑选手羽生结弦,为克服哮喘而学习滑冰,在此过程不断挑战自我,终于在平昌奥运会一鸣惊人:他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非我的动力。跳水选手郭晶晶,在视网膜剥落的情况下毅然为国而战,成功折桂。她将对非我,对国家的爱转化为自我发掘的动力,从而更加完美地升华了自我。因此,自我与非我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只要用恰当的眼光去看,它们并不是格格不入的。
热爱自我与非我,努力铸就更灿烂人生!
让每个人都做到兼顾两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值得我们身在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既然如此,只要尽力的爱自己,努力的爱他人,日臻完善即可。
0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积小胜为大胜》一文中说:“每年抓几个重点,完成几项任务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新中国成立之初,“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随后几十年,包括航空航天在内的中国工业和中国科技由弱到强,逐一突破各道难关,终于迈入世界前列。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正是事业成功的必经之路。
00后奥运射击冠军杨倩表示,练习中有一次打得不好,就会主动要求自己,一定要把这一枪打好,决不放弃。所谓“冠军品质”,其实就是从一个个简单的动作开始,一招一式反复练习,最终成就卓越,“万事从来贵有恒”。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才能日有所进,最终取得一番成绩。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积小胜成大胜,决胜千里之外
世界上有个美丽的定律,名字叫荷花定律,满池娇艳的荷花是在第30天全部开放,第29天的时候仅仅开了一半,定律在告诉我们:要坚持,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要去拼,拼到最后,拼的不是运气和聪明,而是毅力。因此最终的成功需要坚持,需要积累,需要厚积才能薄发。正如习主席所说:“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
为了最后的胜利,我们要始终保持初心和定力,认定目标,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地干下去。
水经历零度到一百度的蒸煮,随着每一点点温度的升高,经历无数次的痛苦翻滚,才升腾为飘逸袅娜的蒸汽,只有到一百度那一刻,水才由液体转化为气体,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种飞跃性的变化。同样,世间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只有日积月累的量变,才有瞬间爆发的质变。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不断坚持,相信日有所进,必达成功。
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分解长远目标为阶段目标,化大为小,步步为营,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只记着理想目标却凌乱了脚下的步伐。要制定合理精细的计划和目标,运筹帷幄,终会决胜千里,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一步步实现阶段性目标,相信我们终将会步步小胜,最终大胜。
小胜通往大胜的道路上,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会有风险、有曲折、有波澜,要勇于面对各种考验,保持良好的心态,稳步前行。
既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也不要因艰难险阻而畏惧不前。应当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同时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在告诫我们无论面临多少困难,都要走好当下每一步,为实现千里之外的梦想打牢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经得起风吹雨打的痛苦和磨砺,既要有卧薪尝胆的志气,还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只要走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每一步都会有磨砺心性的喜悦,只要我们稳定心态,坚韧不拔,义无反顾,一定会奔赴那胜利的方向。
青春由磨砺而成熟,人生因胜利而精彩。因此,我们时代新青年在通往胜利的征程上,要以硬核实力为基础,奋斗拼搏,勇敢进取,要积小胜成大胜。既要坚定目标,又要创新规划,以良好的心态和姿态去成就卓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攻坚克难,积跬步而至千里,取得最终的胜利。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积小胜为大胜》中的语句,“每年抓几个重点,完成几项任务步步为营,年年有成,积小胜为大胜”,突出强调了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重要性,给我们指出了取得成功的秘诀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干事业。
另一则材料是奥运射击冠军杨倩讲述自己在训练的过程中,立足基本功,持之以恒地反复训练,最终成就卓越的人生体验。告诉我们所谓的“冠军品质”,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坚持不懈,日有所进,必达成功。
由此可见,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不要抱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应当戒骄戒躁,稳扎稳打,为实现梦想打牢基础,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取得最终的成功。世间万事万物皆相通,量变产生质变,没有任何玄机奥妙可言。因此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这是世间成功的规律,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寻,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是能够坚持和遵循这一规律的则无往而不胜,而违背它的则必败无疑。
构思行文时,首先开篇要提出鲜明的论点,如“积小胜成大胜,决胜千里之外”,然后论述时不要泛泛而谈,可设计几个分论点,比如,一要坚定目标,持续发力,持之以恒;二要创新规划,分解目标,步步为营;三要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分别从目标、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具体充实的论证,论证过程中可采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最后重申论点,以“力到工成,成就卓越”收束全篇。
【参考立意】
(1)积小胜为大胜,力到自然功成。
(2)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3)步步为营方能步步为“赢”。
(4)水滴石穿,贵在有恒。
0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他20来岁时一度精神崩溃,变得麻木、低沉,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后来他努力改变自己,发现使自己重新变得幸福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关心他人,关心周遭世界。
他说:“的确,幸福是一切行为规范的检验标准,以及生活的目的。但只有不把这个目的当作直接目标,它才能够实现。只有那些人会幸福——他们的心思都在自身幸福以外的事情上,在他人的幸福、人类的进步上,甚至在一些艺术追求上。他们不以这些为手段,而将其本身当作理想的目的。于是也顺便找到了自身的幸福。”
密尔的这段见解有个名字,叫做“利己主义悖论”,即对个人幸福的执著追求,将干扰甚至妨碍幸福的实现。当我们完全沉迷于自我,沉迷在几英寸的手机屏幕小世界时——别以为那些短视频会带给你更广阔的世界,相反,那是一个靠着算法建立的时间牢笼——我们从来不会从中获得幸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利他而生利己,无我而成大我
老子有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其不争,故其善胜;先贤有志“自利利他,胸怀天下”,因其利他,故得自利;今人竟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此赤裸裸,怎不令人汗颜?而我认为,想要利己,必先利他。
利他精神,是美好教育的最美注脚,无我而成大我。我们身边,又有多少教师在践行着“利他”精神,从而成全了无上光荣的“大我”。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太阳无私地照耀着学校的一师一生、一草一木:推开学生自己被撞牺牲的李芳,用49年的平凡呵护那感天动地的一瞬间;感动中国的张玉滚,铆在深山18载,陪伴了五百多山里娃的求学路……
利他精神,是和谐社会的最重砝码,利他而生利己。马克思说过:“人们有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即便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若过分看重利益,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后都摆脱不了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权健公司恶意直销,百亿帝国一夜轰然倒塌;长生疫苗害国害民,上市公司一度被人人喊打……我常这样认为:邵逸夫之所以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企业家之一,是因为他一生肯花百亿做慈善;比尔盖茨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是首富,而是因为他能“裸捐”。其实即便是普通企业家,力所能及地从事一些利他的公益活动,都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正所谓:得人气者得财气,得民心者得市场。
利他精神,是新型国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利己者生,利他者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和平论坛”上指出:“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中国维和部队刚果(金)扫雷不辱使命;中国的一带一路让沿线国家双向投资不断深化;中国的进博会助推经济全球……因为践行着自利利他精神,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
又想起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至善若人,人善“利他”而后“利己”。或许这就是人类能够至今屹立而不倒的原因吧。破千山万水,寻世间奥秘。善良的人可能不是最厉害的,但他一定是以“利他之水,润己之心”的人,是能够洞察万物,胸怀天下的人。“利他”并不是牺牲自己,而是人世间最纯粹的“利己”。希望每个人都不要甘于现状,要为他人着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利己”者。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是哲学家约翰·密尔的一段经历;第二段是约翰·密尔的一段见解;第三段是对约翰·密尔的见解的进一步阐释,三段材料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如何才能真正获得幸福?而对于这一个问题,约翰·密尔也以他的人生经历给出了答案:当我们想要靠利己获得幸福时,往往会事与愿违;但是当我们能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关心这个世界,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利己功利主义时,我们反而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幸福。其实,这也是另一方式的利己。
所以,写作的关键就是要根据材料厘清“利他”与“利己”的关系,并分析出怎样才是获得最终幸福的根本途径。其实,在这个人与人交流频繁、关系紧密的社会生活中,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顾及他人,最终也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而积极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往往最终也会让自己得益。所以,从长远的角度看,“利他”本质上就是“利己”。因此,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里,我们当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情怀,多一点担当意识,积极为人。写作时,不论是事实论证还是道理论证,考生最好能够结合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思想实际,论说“利他”也是“利己”的道理,从事实和理论等方面论证观点。可以分析“利他”与“利己”的关系,也可以援引“利他”最终“利己”的例子,还可以从老子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即可。
【参考立意】
(1)幸福是一种关心他人、关心周遭世界的能力。
(2)执着于追求所谓的个人幸福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
(3)只有心中装着更广阔的世界,才能带给我们更大的幸福。
0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舞者身着青绿色曳地长裙,头梳高耸的发髻,慢移莲步,翩跹起舞。观众直呼“青绿腰好美好绝”,据说点赞数超过3亿。该节目以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画卷为灵感而创作,用舞蹈的韵律展现宋代迷人优雅的美学特征。为创作,编导们先研究《千里江山图》,后又几乎看遍了宋代的诗词、绘画,还多次与故宫博物院专家交流,用时近20个月才将作品搬上舞台。《只此青绿》不仅在春晚火出了圈,更在全国巡演中创造票房奇迹,今年6月在成都站连演7场,依然一票难求。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说,该剧的创作初衷是以现代艺术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继承传统,勇于创新
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从环幕投屏到数字技术,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新旧异行。和谐兼容,方能共赢未来。
“老味道”几十年不倒,熟悉菜肴满是传统浓香;“梦里时光”欣然兴起,花样翻新富含新潮芬芳。传统佳肴带给人们的是味蕾上的回忆,新潮菜品则给人们舌尖上的刺激。回忆与新鲜,看似矛盾,但究其根本,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好与享受”,既然如此,使其共存又有何难?中西式餐饮店比邻而处,新潮餐饮固然吸引人眼球,但八大菜系仍受国人热捧。
不仅“食”如此,衣、住、行无一不是新旧共处,互融互促。欧式建筑与传统民居错落于各大城市,展现别样的艺术碰撞;潮流服饰与汉服唐装携手于大街小巷,带来奇特的视觉盛宴;圣诞彩灯与春联窗花点缀千门万户,绽放多维节日雅趣……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既能各行其道,又有动人的融合之美。
有人视新潮文化或异族文化为洪水猛兽,其实大可不必,所谓“入侵”之忧,纯属多虑。共存并不意味着同化,更不代表吞并取代。守与变的对立,本身是个伪命题。新潮文化之所以迅速被人们所喜爱接受,因其独特的内容和方式,触发了人们对美的新感受,当人们对新潮事物的热情褪去,新文化形式存留与否,时代自然会做出抉择,文化也同样遵循着“适者生存”的原则,“大浪淘沙”,文化总是在经历“去粗取精”的过程。
传统文化被冷落,并非因为新潮文化的兴起,而是因其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激进的传统文化保护者们,与其花费时间“搜捕圣诞老人”,不如琢磨如何重塑经典文化,让传统文化重获生机。排外的“民族主义”,实际是对自我文化的不自信,无异于清末的“闭关锁国”,只会腐朽没落;阻止创新而刻意为之的“文化保护”,只会造成发展的短视,最后让传统文化陷于一潭死水。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发展,就要有大度的接纳与包容之心。
如何融合?新文化兴起容易,持久难,新式文化吸收传统元素,不仅要采其形式,还要纳其内涵。当然,浮躁的社会背景下,难免有文化乱象,但只要记住支持新式文化是为了发展传统文化,而非消费传统文化,就仍然走在正道上。在创新之路上,应拒绝粗俗的恶搞和无底线的亵渎,要传递美,而不是糟蹋美。
坚持传统之上创新,创新之上守住传统优势,当一种文化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历久弥香!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记叙了2022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这个节目引起的热烈反应,并追溯了创作团队在创作灵感、取材、细节打磨上的各种钻研。而正是因为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宝库、以及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还有勇敢创新的态度,最终,《只此青绿》才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但从本则材料来说,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还是最后一句话“以现代艺术展现中国古典艺术之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之所以如此火热,并不仅仅是因为有着丰富多彩的色彩、舞姿和美丽的意象,更是因为它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充分展现了传统艺术中山水文化的底蕴,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并能借用春晚这个新时代传播舞台,采用舞蹈诗剧这一创新艺术载体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别样之美。
由此,写作时可以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这一角度为切入点进行写作。对于文化传承这一命题,可以思考什么样的文化精髓才值得我们继承去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可以思考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继承传统文化。而对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内容,可以另举一些新时代的例子,如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不论是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的倒计时,还是所有参赛代表团的雪花引导牌拼接而成的“大如席”的巨型雪花,细细品味,无不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令人震撼之美,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但这些都以现代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能体现一种文化的自信。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有助于传统文化发展。
(2)文化自信源自传统文化的创新。
(3)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是一种更好的文化坚守。
0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之意可以这样理解:“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看似矛盾的表述,其实并不矛盾。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个人的成长,也可以运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球意识的树立和各种世界关系的处理等。
复兴中学文竹苑文学社团的成员们,准备组织一场与上述材料话题相关的讨论会。请作为社团成员的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清代的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曾有一句重要的关于学习的经验之谈,“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其中 “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不取”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意思是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加以选择,避免其短处。
选择的本质是舍与得。正确的选择会让你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一帆风顺。学习不能死板,同样在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上也要正确的取舍。老祖宗们曾经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有些东西传承至今,我们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正确的选择性传承。
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各种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涵义。如积极入世的儒学倡导“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人生信条;潇洒自由的道学倡导“无为而治”“天下大事比作于细”等人生哲理;爱好和平朴素的墨学倡导“兼爱”“非攻”等人生思想……这些文化在历史天空中灿烂发光,它们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文化中的精华可以开智,修德,养心,励志,可以张扬正义,布达真理,激励人生,而文化的糟粕只会让我们形容枯槁,精神萎靡。因此无论面对着异质文化还是传统文化,我们更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以牺牲女性生存发展权利为代价,来维护"男尊女卑"伦理秩序的"女德"理念,曾在中国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中遭到进步人士的激烈批判。新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出闺房和男性一起参与社会建设,女性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服务于农耕社会的"女德"理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因此,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七十年前,鲁迅先生的一篇《拿来主义》教育了国人该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面临文化传承的问题。取什么精华?去什么糟粕?以什么为标准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美味的河豚往往有剧毒,腐朽的枯木下藏着鲜美的菌子,要炖好文化这一锅汤,找到它们不容易。
中华文化正在不断地成长,正在走向复兴与辉煌。我们要做的不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敢于“拿来”,更要大胆创新,还要送出去。只有这样,中华文化的传承才能大放异彩。
同学们,记住古人留下的话语“不取亦取,虽师勿师”!进行智慧的选择,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璀璨之美!
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选取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两句话“不取亦取,虽师勿师”,“不取亦取”指的是取其精华,而弃其槽粕,“虽师勿师”指的是“师”法其长,而“勿师”其短。
材料表明,从求知的角度来说,这是重要的有关如何学习的经验之谈,既要向别人学习,但又不要全盘照搬,意思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避免其短处。意在告诉我们,在读书做学问时,既要取法于别人,又不可全盘接受;以别人为师,既要向他学习知识,又不可毫无疑义地照单全收。切忌盲目跟风,更不可“东施效颦”。跟随别人而又不苟从别人,这才是最佳的选择;从人生成长的角度发,要认真求师,又不能是非不辨,盲目效法,学来精华,扬弃糟粕,这才是真正的成材之路;从国家和集体的角度来讲,选择与拿来的方式和方法是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决定着未来的方向和前景。
写作任务是发言稿,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注意情境意识和发言稿的格式。
在行文思路上,开篇阐明“取与不取”“师与不师”的辩证关系,然后鲜明地提出观点,运用层进式结构,设计几个分论点,可以写有选择地取舍对学习成才的重要性,也可写在文化传承方面进行批判扬弃,去粗取精,辩证取舍,也可写国际间的交流与发展应该互通有无,更要把握原则和标准,进行正确的选择,以利国利民,为世界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最后归结全篇,重申论点,突出取舍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参考立意】
(1)取舍得当,行稳致远。
(2)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文化传承大放异彩。
(3)选择决定方向和未来。
(4)要有善于选择的眼光。
0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雨后的下午,马路边一位收破烂的大哥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这时,几个大学生将一大袋矿泉水瓶立在垃圾箱旁边,然后转身离去。收破烂的大哥看了一眼,继续躺在躺椅上,喝茶听戏。随后,两个大妈走过来拽着袋子将矿泉水瓶卖给了收破烂的大哥。一旁看自行车的大哥瞅着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弟啊,你到底是懒还是傻,你自己把它拽过来卖了,能卖好多钱!”收破烂的大哥说:“老兄啊,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
有位学者评价说,收破烂的大哥这句话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营销上叫定位清晰,在管理上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这叫边界。边界之内,我们认认真真;边界之外,我们就不操心了。
“边界”意识不止表现在营销和管理上。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行走在边界之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
自“天地方圆”的认识时期始,人们已意识到,世间万物总伴随着相应的边界。四海为边,九州为界,纵使浩瀚无边的宇宙,也会被以世“界”笼之。但无论于人还是于物,都没有绝对理想的无间,都没有绝对清晰的边界。于内于外,惟有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才可充分领悟“界”的艺术。
身外之界,隔万千事务,守之,为秩序之道。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意识,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主权意识,客观存在的事物,总是以界限去区分,去维护,以保护其有条不紊的运作,这种必然存在而且非常必要的界限,容不得钻空漏风,需要每一个人去维护。如果一个国家实行霸权主义策略,荒唐地忽视边界的意义,私闯边界,挑起战争,那会给世界造成损伤混乱,受到世界人民的谴责。由此可见外设客观之界,是守护世界秩序的必要标尺,不可无理逾越,只有筑起边界意识,才能谈共处与共赢。
内心之界,立自我隔阂,破之,乃进步之道。纵然,外之边界是事物的边线,但设置于内心的隔界,会阻挡实现自我的光芒。海伦凯勒自幼失明,上天似乎为她落下了永久的帷幕,这令她情绪跌宕,但当她突破内心屏障,敞开心扉,去感应世界,悦纳人生的那一刻,世界由此变得温暖可亲,生活因此出现了阳光和美好,成功的喜悦向她逐步走来,她也因此成为世间的传奇。有时候,人会为自己设置无形的藩篱,阻挡了自己前行的脚步,只有突破了自己的界限,人生可能会豁然开朗。
人生成败的关键,往往就在于对自界和他界的处理上。世界名将拿破仑,流放回乡后欲卷土重来,但复仇心切的他只注重了去破敌阵,却未曾谋求自我战略的突破,最终落得失败的境地。清朝末年,政府内部只内争权利,外划区界,却不懂同心御敌,筑外界之障,最终国破家亡。无数事实警示我们,只有筑好了外在秩序之界,才可谈发展,也只有突破了自我隔阂之界,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守好了外在之界,才得有“大庇天下”的安稳,破得了内心隔阂,才可有“天涯若比邻”的广阔。边界的智慧,在外物与自我之中,以微妙的平衡,来决定人生的成功或失败。愿你我筑外之界限,破心之隔阂,收获美满的人生。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从材料内容来看,关键信息是收破烂大哥对自己定位的清晰,“我是收破烂的,不是捡破烂的”。材料中涉及的人物众多,但是其中的大学生、大妈、看自行车大哥都是次要人物,都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收破烂大哥的“边界感”。后边提到的学者评价,从态度、营销、管理上肯定了收破烂大哥的“态度”“定位”“边界”“做法”,认为边界内外有差别,边界之内认认真真,边界之外,不操心。
由此看来,收破烂大哥的清晰定位,是一种自觉意识,活在醒觉的状态里,非常清晰地醒觉我和其他人的关系:在态度上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做分内的事情,分外的事情绝对不做;干该干的。抵挡得住外在的诱惑;在企业管理上,这叫“只做产业链的一段”。产业链是商品从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到达最终用户所经历的链条。除非具有强大且完善的体系,否则一般企业都只做产业链的某一段,不做上、下游的业务;在营销上,这叫“定位清晰。”无论做什么事情,定位很重要,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做到专注,而专注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写作提示不止表现在管理营销,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写管理营销之外的方面。写作主题是“行走在边界之内”,从“行走”二字来判断,可以看出命题人的倾向是支持要有“边界”。“行走”强调的是“动作”与“状态”,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推出“如何更好地行走在边界之内”这样的观点,去谈什么是“边界”,怎么样更好地行走于“边界”。
在行文思路上,边界之外的内容可以写,建议在论证后半段简述一下,可安排对比论证结构,这样会使论证内容更丰富,论证力度更强一些。开篇考生可提出“边界”的话题,阐释其内容和意义,然后可以设置分论点论述,可以论述人有“边界感”的必要性;可以论述内心和行动的关系,行走在边界之内,态度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心态定位上要清晰准确;也可以引申论证,采用层进式结构,强调边界存在于方方面面,且不是一成不变,心要有边界,边界却不是枷锁,不能束缚发展的手脚,以此进行辩证合理的分析。
【参考立意】
(1)清晰定位,找准边界,安心行走。
(2)心有边界,行有所止。
(3)边界是界,不是枷锁。
(4)边界内外,循道而行。
0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三国演义》
材料二:“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史光柱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平凡之微,平凡至伟
自古以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常常被作为成功人生的目标;“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更是以一种无可睥睨的态度道出一番想要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殊不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于平凡处见细微,在幽暗潮湿处,活出生命的诗意。
著名作家史光柱说: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就如同小草,平凡的人生,只要尽心尽力,无愧自己和社会,同样可以伟大。你看,春风过处,到处都是翠绿的小草。
平凡里的伟大是几十年如一日,在水滴石穿的坚持里坚守。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他是蓝色岛礁的守候者。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平凡的人生,只要尽心尽力,无愧自己和社会,同样可以伟大。
平凡里的伟大是在自己的岗位上甘于奉献,哪怕危险也在所不惜。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华大地蔓延,疫情里无数平凡的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大不平凡。戴着一顶洗掉了色的鸭舌帽,身穿一身有点破的橙色工作服,骑着一辆电动清洁三轮车。这是很多人对环卫工人高上元的印象,作为一名环卫工人,除了日常的工作,他还每天在武昌方舱医院的病区做保洁、消毒和垃圾清运,为方舱医院的病人们服务。除了他,在武汉疫情严重的地方,还有很多普通人尽己所能,尽心尽力,一直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为抢救生命、保卫武汉做出了突出贡献。正是由于我国拥有千千万万个像高上元这样默默无闻,很平凡却又很伟大的人,才能让我们的抗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生命很平凡,生命又很伟大,绿树成荫的道路,是不起眼的野花和杂草点缀。宽广雄伟的大海,是条条小溪汇聚,平凡的风景最能打动我们的心灵。
我们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情而感动,我们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而感动,更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无言亲情所感动……平凡言语的背后,是不平凡的爱与情,是不平凡的点滴感动,陪伴我们一生一世。
平凡之微,平凡至伟。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出自《三国演义》,揭示了英雄的特质,凡是成为英雄的人,都有伟大的志向,胸中蕴藏着精良计谋,都具有能够容下宇宙的胸怀,吞并天地的志气。由此可知英雄的实质:有博大的襟怀,有文韬武略,有经纶时局、运筹帷幄的本领。
材料二展现了平凡和伟大的关系。材料以小草为喻,阐述平凡之中亦可孕育伟大的道理。“小草”之小可谓平凡至极,但它“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这就好似现实生活中奋斗在各行各业岗位上的诸多平凡之人,他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勇于坚守、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的社会价值,书写不凡的人生华章。
由此可知,考生可以从“英雄”的角度阐述其精神的实质,如理想、胸怀、才能、格局,明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可以从平凡人的角度展现平凡人的伟大;也可以展现平凡人中的英雄。
行文构思上,可以从登山渡海的豪情壮志写起,联想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人生态度,引出“平凡亦可伟大”的观点;然后列举王继才夫妇坚守海岛几十年如一日,从不放弃的感人事迹展现“平凡坚守的伟大”,再联系平凡得像一粒沙子的清洁工人和医护人员,展现“平凡中奉献的伟大”;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参考立意】
(1)平凡孕育伟大,伟大出自平凡。
(2)致敬英雄,礼赞奉献。
(3)英雄情怀,人间大爱。
(4)平凡英雄,不凡人生。
0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
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
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逆境中搏击,绝境中奋起,顺境中沉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当我们身处逆境甚至绝境之时,我们要学会转化和利用,让那些磨难成为我们成功的条件;当我们身处顺境之时,却要时刻谨记“盈满则亏”的道理,在顺境中积极沉淀自己。请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我们应于逆境中搏击,于绝境中奋起,于顺境中沉淀!
于逆境寻找另一种鼓声,伴着鼓声追觅新的出路。
“人生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伤。”于逆境中把握机遇,于人生低谷时刻寻找另一种鼓声,使之成为自己的台阶。徐磊在失去了安稳的工作后,险些流落街头,好在他寻觅到另一种鼓声,化身南派三叔以文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盗墓笔记》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其作品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平凡人并不是天生就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中,成功者比平凡人多坚持几分钟,多走几步路,多思考了几个问题。当你无法明白成功者的做法时,只是因为你们听到的不是同一种鼓声罢了。
于绝境处勇于付诸实践,力拔山兮气盖世。
风入隘口,河过峡谷,前者愈急,后者益勇。身陷绝境又何妨?一蓑烟雨任平生。风云乱世,始皇有“御宇扬威治六合”之勇,高祖有“涸泽斩白蛇”之勇,光武有“君王策马挥戈”之勇,仲谋有“水师锁长江抗曹刘”之勇,终于绝境中搏出一线生机!绝境仅仅是一段距离、一个门槛,同样也是一次转折、一次醒悟和升华。于绝境深处,你往往会突破骨髓与血液中的樊篱,超越与俗人甚至包括你自己所见不同的常规,书写不曾想象的神话。英雄和平凡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勇敢面对绝境,在绝境中创造了奇迹。绝境才是你的资本、你的证明。而平凡人面露畏惧,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不在绝境中重生,就在绝境中灭亡!
于顺境处默默沉淀,蓦然回首,成功已在灯火阑珊处。
关于究竟是哪种环境更容易出人才,我认为这是无定论的。当然我们都必须承认生活在逆境中的人会更有动力努力地学习、工作来改变自己甚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可是这不代表顺境中出来的人才就少。处在顺境中的人往往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更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机遇。宋庆龄女士并没有因为出身名门,处于顺境就沾染上懒散虚荣的恶习,反而借优良的环境,不断的提高自己,成为了一代女性的楷模。究其根本,关键并非顺境或逆境,关键是处于不同环境中的人本身。冰心同样也是很好的例子,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深造直至最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她们都来自不同的背景,却都是社会英才。因为顺境也好逆境也罢,控制自己人生方向的始终是自己。
青年如扶桑,不惧岁月长,黄金时代不在身后,而在奋勇搏击的将来。就让我们,在逆境中勇敢抖落身上的泥土,化绝境为顺境,将绊脚石踩成垫脚石,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获得新生。
谢谢大家!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三则材料分别从逆境不忧、绝境不慌、顺境不傲的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应该坚守的原则。
材料一并没有盲目地赞扬逆境,而是指出唯有强大的内心、勇于直面,才能打败逆境,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伤害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能力的强大。而对于材料二绝境,强调的就是绝地反击的勇气。要做到这点,就不能被“绝”字所恐吓,而是放松心态,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磨练。对于材料三顺境,强调的则是“不傲”“不盈”,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身处顺境就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身处顺境这一便利条件,而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虚心向他人求教。所以,不管是身处逆境、绝境还是顺境,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这样,就能行稳致远。
试题要求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可以考虑两两组合进行思辨,或对三者分别论述。如对于逆境与顺境,这都是人生要面对的自然状态,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处逆境,成功和失败不是由处境来决定,而是看你是否有主观能动性,处境只是客观原因,内因才是关键。因此,在顺境中我们不能大意,不能沉溺顺境而忘记了跳出舒适圈去奋斗;在逆境中不能一蹶不振,要勇敢奋斗、拼搏,让逆境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对于绝境与逆境,可以从挫折的严重性角度去分析,指出若不谨慎对待每一次逆境,消极“躺平”,它终将变成绝境;但若身处绝境中,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要放松心态,积极面对,把绝境当作一次普通的逆境去对待,勇敢直面挑战。最后可从青年一代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求,无论顺境逆境绝境都是人生的财富,激励青年正视自己,勇敢前行,取得成功。写作中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
【参考立意】
(1)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财富。
(2)坦然面对自己的处境,有正确的成败观。
(3)无论绝境逆境都不能阻挡成功的脚步。
(4)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
(5)把绝境当作逆境,在绝境中寻找出口。
0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意思”指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意义”指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二者的比较或争论。
妈妈对看动画片的儿子说,别看《熊出没》了,有什么意义?儿子说,有意思呀。
谈到今后的职业,有人说,今后要搞科研,因为“有意义”,有人却说“没意思”。
有人说,“有意思”关注的是过程,“有意义”关注的是结果。
有人说,“有意思”讲究外在的形式,“有意义”更注重实际的内涵。
……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有意思”和“有意义”的区别和联系到底是什么?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是要有意思,还是要有意义?这是个问题。然而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共存的。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
何谓“有意思”?就是有趣味、有情趣,不单调、不枯燥。有时候我们需要敢于做自己,活出自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过得有趣有意思,是值得一生研究的课题。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已经被赋予了过量的“意义”。看动画片被认为幼稚、浪费时间;读名著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乐器是为了考级;学英语是为了读研、出国;上各种补习班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上理想大学,读好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找好工作是为了挣大钱……我们被“有意义”的生活一路裹挟,从幼儿园,不,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终止,被功利的“有意义”胁迫不停地奔波。到了生命终止那一天,回想这一生,除了忙碌,还剩下什么?
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坚持跑步,他在书中写道:“跑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根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在我诸多习惯里,跑步是最有益的一个。” 是啊,跑步,除去健康的功利意义外,还可以让人“快乐”,这不就是“有意思”吗?不忘初心,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为了得到什么,只是喜欢,这才叫生活。做自己最愿意做的事,追寻自己的梦想,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有意思”。
有意思是浅表感受,有意义是深度幸福。
何谓“有意义”?就是有思想、有道理、有价值。人生是需要不断思考大问题的,诸如自我存在的意义,对他人、社会的意义。纵使找不到终极答案,也能在反思中洗涤灵魂的尘垢。人,不只是属于自己,他还属于这个社会,那么你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建设出一份力。在故宫修文物的工匠们,能够甘于寂寞、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靠的不是“有意思”,而是“有意义”;黄旭华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不能为父母尽孝,不能担起丈夫、父亲的职责,不是因为这份工作多么“有意思”,而是因为它“有意义”;塞罕坝几代人坚持植树造林,在远离繁华城市的地方扎根,也不是因为这件事“有意思”,而是因为“有意义”……“有意思”或许让你尝到浅表的快乐,“有意义”才能让你不怕艰苦,甚至不惧牺牲,体会到人生深度的幸福。
生活既要有“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有意思和有意义并非非黑即白、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和谐并存的。一辈子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才是完整的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的目标,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生活,而应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关注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也不能只盯着目标而忽视了人生的乐趣,“有意义”之外还应适当追求“有意思”。如能做到在“有意思”中追求“有意义”,在“有意义”的同时体会到“有意思”,则是更高层次的人生。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我们平凡生活中的每一次体验、每一份付出、每一点收获,都是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千姿百态,但无论是哪一种生活,只要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进而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作出自己的小小贡献,并从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就是“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人生。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有“有意思”“有意义”两个关键词。“意思”一词,是有“情趣、趣味”的含义;“意义”一词,是有“价值、作用”的含义。本题包含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称为二元关系型材料作文。对于关系型的题目,审题的任务就是审出其中的两元关系。其中题干中“它们真的是非黑即白、互相排斥的吗?”一句给了我们思考提示。
比如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关系:1.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思,需要有意义,或我们的生活不需要有意义,需要有意思。(选择关系)2.我们的生活既要有意思,又要有意义。(并列关系)3.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递进关系)4.无论我们的生活有无意思,但一定要有意义。(条件关系)然后根据作文体现“正能量”的原则,选择其中合情合理的关系立意。
比如可以将文章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活不能仅仅关注“有意义”,还应该关注“有意思”;第二层,生活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意思”,更要注重“以意义”;第三层,让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参考立意】
(1)“有意义”之外还应“有意思”。
(2)生活的本质还应是“有意义”。
(3)“有意思”与“有意义”相辅相成。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美国留学时开始研究实验物理,可是动手能力较差的杨振宁并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反而被同学取笑“有爆炸声的地方就有杨振宁”。后来杨振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奖。
曾因冬季凝冻而闻名的贵州六盘水市梅花山,抢抓国家冰雪运动发展战略机遇,建成雪道占地面积9万余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的滑雪场,成为南方滑雪“网红打卡地”。面对“天无三日晴”的气候劣势,贵州利用其夏季凉爽、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等特点,着力打造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以“避暑游”为代表的旅游业,成效显著。
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都需面对看清、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的问题。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扬长避短,转劣为优
动手能力差的杨振宁转攻理论物理,成就颇丰,诺贝尔奖收入囊中;冬季以凝冻闻名的贵州梅花山,发展冰雪运动,成为“网红打卡地”。无论个人还是地区,乃至于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真正智慧的人当扬长避短,转劣为优,才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
识己之优劣,辨己之长短。
先贤老子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正确而全面地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是成事的前提,一个连自己的优缺点都不清楚的人,如何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刘邦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既能知人,又能自知,刘邦成为一代帝王并非偶然。钱锺书学贯中西,才华横溢,但却拙于应对生活,因此他潜心研究学问,而让夫人杨绛打理生活;周深的优势在于嗓音偏女性,他选择以女声演唱,深受好评。人生是一条漫漫长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唯有看清自己,识己之优劣,辨己之长短,才能够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勇往直前。
发挥优势,助己腾飞。
调查显示,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才彻底掌握了命运的钥匙,打开事业上升的通道,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进入到成功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长处,其天赋往往被埋没,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蹉跎时光,耗尽心血而无所得。金庸先生创办《明报》,尽管呕心沥血,却连年亏损;而他的武侠小说却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在QQ、微博等早已深入人心之时,微信横空出世,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微信支付等优势很快超越前者,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助手。歌德曾经这么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分,当这些天分得到充分发挥时,自然能够为他带来极致的快乐。”无论个人还是企业,找到优势,发挥优势,得到的是成倍的惊喜。
扬长避短,转劣为优。
有些人自认为家财万贯或天资聪颖,忽略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最后坐吃山空,江郎才尽,这完全是被先天的优势所害。但也有人变不利为有利,因为身体有缺陷,所以就升华灵魂;因为条件不好,所以就努力拼搏,最终成为成功者。中国航天人在某些国家的技术封锁下自力更生,探索自己的航天之路,变劣势为优势,成功打造出我们自己的空间站;华为为了突破美国的芯片制约,招募人才,努力研发,如今的5G一路领先;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落后的背景下,比亚迪敢于挑战,研发新能源汽车,获得“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至高荣誉。强大与弱小、优势与劣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不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有利条件。面对自身劣势,避开是智慧,避无可避时,要牢记劣势是可以转化成优势的,努力寻找突破口,就一定能扬长避短,转劣为优。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转劣为优,发挥特长,铸造辉煌!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杨振宁动手能力较差,不仅没有取得成绩,还遭到同学嘲笑;然而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却取得突出成就,获得诺比尔奖。贵州利用气候优势,或者建成滑雪场,成为南方滑雪“网红打卡地”;或者利用大力发展以“避暑游”为代表的旅游业,成效显著。两则材料都表明,个人、集体、国家都要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避开劣势,甚至像贵州那样,变劣势为优势。
材料启示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果过度依赖优势,反而可能会阻碍我们的发展;相反,如果我们努力寻找契机,劣势也可能变为优势,促进我们的发展。作为个人,要认清自己的“优势”,更要明白自己的劣势。拥有“优势”时要懂得戒骄戒躁,谨慎前行,处在“劣势”时,要不卑不亢,奋力前行。同样,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是这样,要想发展的好,必须注意避开劣势,发挥优势,或者利用劣势转化成优势,这样才会越走越顺利。
建议写成层进式结构,由个人到集体到国家,层次清晰论证观点。或者先写认清自身的优点缺点,准确把握人生方向;再写如何发挥优势,避开劣势;最后写变劣势为优势。
【参考立意】
(1)正确看待自身“优势”与“劣势”。
(2)要学会将“优势”转化成自身发展的动力。
(3)不惧“劣势”,学会转“劣”为“优”。
11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最近,“小镇做题家”再度成为网络热词。“小镇做题家”是指因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所以只能不断地学习、刷题、考试,通过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以此实现某种程度上的“鲤鱼跃龙门”,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青年学子。
“小镇做题家”本是年轻人的自我调侃:出身小镇,做题改命,却成为一些人嘲讽与挖苦的新名头,被异化成“没有能力,空会做题,书呆子式,无法适应社会”的年轻人,从而引发了大众的愤怒与批判。
对“小镇做题家”的嘲讽引发了大众的质疑,那么同学们对于“小镇做题家”这一现象有着怎样的解读?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对社会、时代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纵使在小镇,也有大家魂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但这并不能剥夺我追逐梦想的权利。”这是黄国平院士在博士论文的后记中所说的话。我想,这吻合了“小镇做题家”的现状:受限于社会资源与视野,在金字塔权力结构中,只有靠学习、刷题的方法冲击高校,以此来改变自身命运。“小镇做题家”作为特色鲜明的生命群体,其超越自我、逆天命运的精神值得肯定与赞赏,其时代局限需要理解与宽容,他们不应被诟病和嘲讽。
“小镇做题家”追求梦想、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行为值得肯定。“出身小镇,做题改命”是“小镇做题家”对自身生命意义的一种诠释。宋濂出身贫苦却仍坚持求学深造,最终成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古往今来,还有无数“小镇做题家”们在寒夜中孤灯自照、奋力追赶。宋濂的求学经历让人“肃然生敬”,为何“小镇做题家”的努力却要异化抹黑呢?
对“小镇做题家”的异化会助长生活的无意义感与生命的虚无感。一些人挖苦和嘲讽“小镇做题家”没有能力空会做题、书呆子气、无法适应社会,这恰恰揭示了社会某些人群对他人成功超越自己的眼红,和弥补自身怠惰心理落差的不良思想。倘若“小镇做题家”真如他们所言,那么还会有吴天一在高原医药上的上下求索,江梦南两耳失聪却考上顶尖高校的感人故事吗?对“小镇做题家”的异化,是使生命飘飘然的催化剂,会使人逐渐丧失生活的责任感,落入米兰·昆德拉笔下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去。
步入社会后,“小镇做题家”也有资格和能力扩大自身视野和社会资源,来弥补自身的局限性。魏玄成(魏征),年少孤贫,却凭借勤学苦读登上金鸾大殿,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康斯坦丁一生清贫苦读,于一张破沙发上溘然长逝,却获取大量政治情报著成《政治哲学论》;黄国平步覆恒定,从二本院校一路读到中科院院士。在复杂的社会迷局里,“小镇做题家”也可以一步一步弥补缺陷,走上更高的阶梯,不必害怕沉没成本,出路皆为己开。
不是只有刀山火海、刀光剑影才可以叫作史,不是只有风花雪月、风起云涌才可以成诗。那些最平凡的努力与最芜杂的试题也可以是史,那些最孤寂的岁月和最艰苦的奋斗也可以是诗。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小镇做题家”,我们也许会害怕彷徨,但你的史诗由自己书写,光明的前途在于自我坚持。
纵使是小镇,也有大家魂。坚守平常与努力,不忘沉淀与感恩,小镇做题家们也可成为“耀眼的星星”,收获人生的辽阔与美丽。
身在井隅,仍仰望星光
“小镇做题家”再次成为网络热词,一些人的嘲讽更是引起了民愤。年轻人自我调侃“小镇做题家”体现了对自我处境的清醒认识,并不代表他人可以肆意嘲弄。在我看来,“小镇做题家”是出身普通却有超凡志向的勇于奋斗的年轻人的代名词,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尊重。
莫欺少年穷,少年振翅如鲲鹏。眼下缺少广阔视野和社会资源,不代表未来没有发展潜力。
对于挖苦寒门学子的行为,我只能说这种嘲讽,不是蠢,就是坏,释放出的信号很危险。出生于“小镇”并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在现有社会体制下,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自我无可非议,而且“做题”也是学习文化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真诚无害的努力可以被轻视嘲弄。即使来自“小镇”,通过不断奋斗,逆天改命,人生的舞台依然可以很广阔。所以,从本质上看,“小镇做题家”这五个字其实有污名化之嫌,暴露了一些人的傲慢和偏见。所以,“莫欺少年穷”!请尊重“小镇做题家”,这群不屈的青年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身在井隅,仍然仰望星光,被一些人瞧不起的“小镇做题家”,恰恰是生活的强者。
在资源不均衡条件约束下,小镇和乡村青年拼尽全力攀登突围,展现出来的恰恰是“奋斗”二字的精髓。这种不肯向命运屈服、不愿向寒苦低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鼓励吗?真正令人不齿的,反而是那些用一句轻飘飘的“小镇做题家”,就抹杀别人多年的努力,却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贵族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学子要战胜更多的现实困难,这样的成功往往声震人间。陈景润出身贫寒,生活困苦,通过解题与研究登上数学高峰;塞万提斯一生坎坷,穷困潦倒,海盗绑架,受诬入狱,在混乱不堪的贫民窟里,写出了《堂吉诃德》。“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对强者而言,辛酸与苦难都是成就人生的垫脚石。
冷铁卷刀是对战士的考验,出身贫寒是命运的冷酷考验,小镇青年的不屈抗争值得我们尊敬。“我们都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还是得有人仰望星空”,新时代的青年要有恢宏的想象、深沉的意志,不追求丹唇、桃面,柔膝,不因为出身而自怨自艾,不被名利场的繁华迷乱双眼。“小镇做题家”不只在做题,他们心中有梦想,一定能奔赴远方。
出身小镇却不怨天尤人,而是自强不息、奋力拼搏、逆天改命,他们即使身在井隅,却仍仰望星光,“小镇做题家”值得我们致以敬意!
【审题】
本题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属于时评类的作文。“小镇做题家”是当下时事热点,考生对它要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和公正合理的评价,应当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从材料的导向性和积极立意角度看,不能对“小镇做题家”进行批驳、反对或指责。在正面态度的基础上,再对“小镇做题家”进行辩证看待,指出他们身上客观存在的交际能力普通、眼界缺乏的问题(当然也可以对此进行反驳,比如有同学举黄文秀、黄国平等例子反驳交际能力普通、缺乏眼界的说法进一步肯定他们为改变自身命运做出的努力)。“小镇做题家”的每一份努力都不该被嘲讽。“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面对现实困境也不自暴自弃,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创造底层逆袭的奇迹并实现人生的梦想,这样的努力不该被嘲讽。“小镇做题家”用自己的奋斗去改变命运。“小镇做题家”有梦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云南大山里,张桂梅校长说,“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中科院黄国平博士说,“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他们感动全网,或唤起“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力量,或展现“诗和远方”的浪漫梦想。“小镇做题家”的突围表现出教育公平。从热血拼搏到对自身发展局限的无奈,“小镇做题家”的焦虑与迷茫体现了横亘于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也叩问着教育公平的深层次含义。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首先就要做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主力军”的角色,通过国家法令优化(教育法修正)、教育领域改革(“双减”政策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标准化及均等化)、师资力量调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鼓励教师对口交流)等常规手段补齐教育资源短板。其次,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能够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小镇做题家”的身上体现了青年的成长。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坚韧的青春无不是迎着困难和迷茫披荆斩棘,出生于哪里从来都不是影响人生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相信,穷且益坚、磨砺以须才是出彩青春该有的模样;我们相信,自嘲为“小镇做题家”的年轻人,能将这戏谑的自嘲当作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开端,重拾自信,乘着梦、追着光、挟着勇气,继续跋涉。
写作指导:文章正文部分可运用递进式结构完成,首先肯定“小镇做题家”努力的价值,然后指出异化这一群体的后果,最后为“小镇做题家”正名,说明他们视野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是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无奈之失,并非与生俱来的烙印,视野的局限和资源的匮乏是通过长大后的努力可以弥补的。文章可以列举拿命办学,让山区女孩“逆天改命”的南坪女高“燃灯校长”张桂梅、因《感谢贫穷》走红网络的河北707分女孩王心怡、“考古届团宠”耒阳女孩钟芳蓉等事例来充分论证观点。
【参考立意】
(1)小镇做题家,最美追梦者。
(2)“小镇做题”,逆天改命。
(3)小镇做题家,理应得到尊重。
(4)十年饮冰,岂笑他人热血。
(5)身在井隅,仍仰望星光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一幅名画,一支名曲……可以另有一天地,另有一境界,鼓舞你的精神,诱导你的心灵,愈走愈深入,愈升愈超卓。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一种爱美的生活,否则只算是他生命之夭折。
有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例文】
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
在秋天来临之际,田鼠一家分工明确,忙着收藏冬天用的食物蔬菜,而弗雷里克负责收藏阳光、色彩与故事。到了寒冷的冬天,它们一边吃着美味的食物,一边听着有趣的故事。在美丽的色彩与温暖的阳光陪伴中度过了一个美好冬天。看来,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
物质是生活的基础。唯物主义认为,如果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没有物质基础,精神力量再强大也同虚影。田鼠弗雷德里克一家精心准备过冬,收集充足的物质,这是正确的生活态度。假设它们一家没有收藏入冬的粮食,只是收集阳光、色彩和故事等一系列精神的东西会怎样呢? 恐怕,即使内心得到安慰,肚子也会饥饿得难受吧!那么田鼠一家将会在温暖与美丽的色彩中饿死。正是因为物质生活如此重要,在物质充足的基础上,才能具有享受阳光、色彩、故事的资格。可见,无论做什么,都应该首先考虑物质条件的第一要素。
精神是生活的支柱。正如高晓松所言: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田鼠一家只是有物质方面的东西,只是没有饥饿感。而内心却是空虚寂寞的,它们怎样在阴暗的洞中平安度过这漫长的冬天?因为弗雷德里克的坚持,对嘲笑不予理睬,一心一意的收藏阳光、色彩与故事。而情况就变得不一样。它们温暖而快乐的度过了美好的冬天。没了精神的支撑,生活将是枯燥无味的。因此,精神世界是不该忽视的,因它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夯实基础,又强化支柱。孟子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我认为,可以兼得。因为物质与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两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就像田鼠一家,它们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各自负责,收藏各自的东西。最后,既能吃到丰富可口食物,又能享受温暖阳光、欣赏美景和倾听有趣故事,它们真的做到了,才度过一个美好的冬天。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人是微弱的,但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是的,只有团结友爱,有集体精神,合作意识,我们才能变得更好。田鼠一家能做到,我们更应做到,同时拥有物质与精神生活,才会如何虎添翼。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双丰收呢?现在,我们生活在物质丰裕的社会,不必为吃穿住发愁,精神生活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经济与精神同步发展,才能使社会更加美好。我们要努力读书,汲取丰富营养,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做到知行合一,才能使精神与物质双丰收。
康德最敬畏两样东西:一是头顶的星空,二是内心的道德法则。我说,人生最需要两样东西:一是物质;二是精神。物质给予我们生活的基础,精神给予我们生存的意义。那么,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吧!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一幅名画,一支名曲”“ 一朵水仙花”等不能理解太实,如果仅从艺术美的角度去谈“生活离不开艺术”显然太窄,应赋予象征意义,因为从材料来看,这几样东西关乎“心灵”“精神”,是比“面包”“谋生”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追求。可以看出本材料是讲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由此考生可以联想,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二者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好像鸟的一双翅膀,折损一翼,鸟不得飞。一个国家,物质财富的充实,固然好,但如果国民的素质、信仰、思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因素不够充实,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不过是一群生活在沙雕宫殿里的虫子,随时可以被消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文明的建设往往更重要。救治灵魂比救治肉体更有价值。当然,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一个人已经重病在身,我们当然需要首先治病,放弃治病而给他大谈节操,那是可笑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地发展,社会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进步。物质丰裕,民风淳厚,这便是理想的社会,自古及今,人们都在憧憬。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桃花源,《镜花缘》中描绘了一个君子国。在这些虚构的社会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和谐地发展着,因此,我们读来甚为美好。人行世间,有三个层面,一是俗务,人际应酬之类即是;二是事业,人总得干事,干事当然要求干成事;三是审美。审美极为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人生还需琴棋书画诗酒花。哲学家阿诺德说过:“诗歌拯救世界。”许多人仅仅停留在第一层面,或第二层面,而没有审美没有精神的审美愉悦,心便难以充实和净化。许多人感叹人生苦短,其实,苦是因为人生不是审美人生,短是因为灵魂没有精神家园。
需要注意的是若考生从人生境界、人的五个层次基本需求等角度展开论证,突出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应视为切题,并在“深刻”上予以肯定。
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精神的皈依。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千万不要忘了心灵深处那株水仙,唯有精神的皈依,才能让那抹绿色永驻心头;紧接着列举古人说的话,“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分析论证物质是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再次列举葛朗台、陶渊明的例子论证精神生活的充实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所在,尽显人生真谛;最后结合现实,列举人们大多整天奔走钻营,忙得昏天黑地,以追求极其奢侈舒适的物质生活,却在身心俱惫的忙碌中遗失了心灵深处的那株水仙的例子论证我们不妨携一枝水仙,品一杯香茗,皭然不滓于尘世之外,让心灵皈依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进而升华主题。
【参考立意】
(1)人不能仅为物质享受而活着。
(2)追求更高境界的美好生活。
(3)物质是基础,精神才决定生命的高度。
(4)物质的追求应有限度,精神追求永无止境等。